16只基金连续四年跑输沪深300,光大保德信优势混合居然连“跪”五年,成立近16年总回报仅10%!

轩载云端 2023-03-17 4006 ℃ 导读

作者丨雷达君编辑丨播种基审核丨投基君之前的文章19只基金连续八年跑赢沪深300指数中,雷达君为大家统计了最近几年连续跑赢沪深300指数的主动权益型基金,其中有19只产品连续八年跑赢了沪深300指数。市场上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自然就有跑输沪深300的基金。基金经理可能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可能会选择在某些股票或行业上做出更多的权重调整,而这些股票...

作者丨雷达君

编辑丨播种基

审核丨投基君

之前的文章19只基金连续八年跑赢沪深300指数中,雷达君为大家统计了最近几年连续跑赢沪深300指数的主动权益型基金,其中有19只产品连续八年跑赢了沪深300指数。市场上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自然就有跑输沪深300的基金。

基金经理可能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可能会选择在某些股票或行业上做出更多的权重调整,而这些股票或行业的表现可能与沪深300指数不同,如果在短期层面,基金经理选择了相对偏左侧的行业,有可能会跑不赢沪深300指数。基金经理短期可能会面临各种市场和经济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他们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甚至是不可控的。有的基金经理专注长期,可能会采用更长期的投资策略,他们更专注长期表现,而非短期表现。

因此,由于种种原因,偶尔一年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的长期表现不好,但连续多年都跑不赢沪深300指数则很难用上述原因来解释。雷达君发现,竟然有1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连续四年跑输了沪深300。

来源:Wind

雷达君发现,除了光大保德信优势(360007)配置混合、工银沪港深股票、博时精选混合外,其余都是灵活配置型基金。有一种观点认为,很大一部分灵活配置型基金采用固收+策略,波动相对较小,在行情大年跑不赢沪深300指数非常正常。

不过雷达君认为这一种观点存在瑕疵,按照这一逻辑,在行情比较极端的时候,这些采用固收+策略的灵活配置型基金至少应该跑赢沪深300指数,但是在行情比较冷淡的2022年仍有很大一部分灵活配置基金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分析连续四年没有跑赢沪深300指数的产品,雷达君在这里面也没有发现采用固收+策略的产品。

这16只产品中,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格外显眼,有印象的粉丝记得,这只基金去年就已经连续四年跑输沪深300指数,而今年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正式晋级连续五年跑输沪深300指数的基金,也是市场上唯一只连续五年跑输沪深300指数的主动权益型产品。

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是一只成立于2007年的老产品,截至3月10日,这只产品成立15.6年,但十分可惜,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成立以来的回报只有10.46%。假如投资者成立之初就持有该产品100万,经历了十六年的风霜,这笔钱仅仅比初始本金增加了10万,假如该投资者将这100万购买大额存单,按照最最最保守的3%的单利计算,其利息也将超过45万,是投资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收益四倍还要多,要知道,2020年之前,市场上4%、5%的银行理财比比皆是,也就是说,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的收益远远跑输了银行理财。

雷达君统计发现,先后有9位基金经理担任过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的基金经理,现任基金经理林晓凤是2022年12月3日接手的该产品,雷达君着重分析一下最近几年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的投资风格。

受制于仓位限制,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的仓位变动比较小,历任基金经理只能在持仓上做文章。2020年以前,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仓位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钢铁和地产占据大部分仓位,2020年以后其整体风格则偏向均衡。有一点可以肯定,不论是哪一种风格都没有挽救其业绩。

根据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过去两年的持仓,雷达君看到,管理产品的基金经理始终没有跟上市场的节奏。熟悉市场的投资者都知道,2021年市场曾经出现过一次风格转向,2021年蓝筹股行情终结,二季度市场资金蜂拥而入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而直到2021年三季度末,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才将仓位调整到这一方向。事实上,2021年11月新能源的行情就已经结束,但一直到去年四季度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才将汽车光伏相关行业从重仓股中逐步调出。

虽然基金经理可能会面临各种市场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但长期未能跑赢市场指数可能表明基金经理在选股、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如果一个基金经理连续多年未能跑赢市场指数,可能表明该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方法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和经济趋势,所以投资者需要认真评估基金经理能力和业绩等因素以选择出适合自身风险偏好的产品。

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基金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所涉及的股票、基金等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更多栏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基演绎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萍萍 )

相关推荐

宏观经济
国际社会
科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