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没有人在意特斯拉的降价,这不过是一次价格调整,一次刺激销量的常规手段;尽管问界、小鹏纷纷跟进,可消费者依旧认为,这不过只是新能源汽车之间的缠斗而已。直到东风系燃油车,开启了一场“湖北价格战”后,人们才猛然发现,“汽车价格战”的硝烟已经蔓延至车市的每个角落,不管是汽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新车还是二手车,都无法独善其身。
冠军版、改款、Pro版、砍权益……过去的这近一年时间,我们看到了新能源车企名目繁多的“降价”手段;燃油车们则直接的多——凯美瑞13.48万元!
2023年,“降价”是每一家车企必须面对的现实。行至年末,极越01成为这场战争中的又一颗炸弹。
上市一个月,极越01全系官降3万,100千瓦时电池包额外还有1万元优惠。整体价格体系调整后,这款中大型纯电SUV的价格区间来到了21.99万-30.99万元。对比该级别的竞争对手们,如智己LS6、小鹏G9、问界M7、特斯拉Model Y,可以说极越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然而,一个月前的极越01并不是这样。1027发布会当晚,集度CEO、极越CEO夏一平踌躇满志的宣布极越01正式售价为24.99万-33.99万元时,绝不会想到用户的负面反馈会如此汹涌。事实上,如果是一年前的极越01如此定价,或许不会错,但一年后的今天,同样的价格却无法成功。
11月30日宣布降价后的用户沟通会上,夏一平的表情并不轻松,“上市第二天,我就拉团队开始讨论。我们在前一次定价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重新梳理了我们的价格体系后,做了完整的体系化的思考,才有了这一次的降价。”好在与传统老牌车企的繁复冗长的决策流程不同,创业公司的快速反应和迭代,能够让极越悬崖勒马。
因此,“极越听劝”的话题词,频繁出现在此次降价的新闻词条中。是谁在劝?过去一个月,夏一平每周花大量的时间在各个城市的门店去了解信息,听用户的反馈,极越内部甚至成立了一个产品服务和质量委员会,夏一平亲自担任委员会主席。
极越内部一直在反思,1027发布会后为什么会出现舆论的哗然。后来总算明白了,上市之初,极越01给了首发用户很多权益,但消费者对这些权益的感知并不明显,且大多数权益的选择灵活度并不高,例如很多用户非常不满意将21寸轮圈和舒享套装捆绑在一起的做法。门店的销售们也反馈,给用户的解释成本太高,算来算去,用户也不知道究竟送了什么东西。此外,过于复杂的权益选项,也无形中提高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门槛。
经过完全的重新梳理后,极越给出了本次全系车型降价3万,100度电池包额外再降1万的现金优惠,从前限时免费6个月的高阶智驾包也变成了12个月,额外还有5000元置换礼和一些选装包的限时优惠。针对老用户,极越直截了当的补偿3万差价,享受新的权益。
在一个小时的沟通中,关于降价,夏一平表达最多的一句话是“创业公司快速迭代”。在他看来,能够迅速根据市场反馈,调整自身节奏,是一个初创团队应对复杂挑战的基本素质。而关于渠道建设、智驾推送计划、软件定义汽车、极越01用户画像等问题,夏一平也同用户代表和媒体做了坦诚的回答。
以下为本次采访实录(作者进行了适当的删减调整):
问题1:为什么极越对外传播的声量并不大?本次降价后,新车还有利润吗?
夏一平:关于声量这件事,极越品牌到现在还不过2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作为新品牌,两个月能有现在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品牌起势需要时间,很久之前和大家说过,我做车以来最大的感触,就是“把车造出来”这件事是冰山上的,真正难的是下面。
大家知道我们不是生来就有几百家门店,也不是生来就具备售后服务体系,所有都是从0到1搭建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跑通这些体系。在新车交付的过程中,我们才发现自身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自我迭代,才可以保证我们的交付在未来越来越好。
上市后,我们面临很多的挑战,比如9月19日才拿到工信部的产品公告,之后还要拿到几个城市的地标,比如为了拿到上海的地标,就花了很多时间,包括天津和北京的地标,都是一步步建起来。此外,我们的产品很新,用户有很多的疑问,我们早期需要花很多时间教育用户。我们有一个产品服务和质量委员会,它面向所有客户的所有问题,我是委员会主席,每天的问题我都会看到,甚至我去沟通,爬坡会很快。
关于利润的问题,我们前一次定价的时候犯了一些小错误,之后我们每天复盘,经常周日晚上开会到2-3点。复完我们觉得不对,明明送了这么多有权益,为什么用户还是觉得我们很贵?
后来明白了,因为很多权益用户希望有自主选择权。所以这次我们就把很多的权益折成车价做下来,与其搞一大堆噱头,还不如真正把价格降下来。今天不会再有选装基金,大家直接通过APP选择车型,自己选择选装包,每个选装包有自己限时的策略,剩下的就是基本权益,包括增加了车辆置换的权益。非常简单,不需要用户花脑筋算来算去。
针对老用户,我们按照市场售价直接返还,没有任何的小动作。不算什么权益,也不算什么发票价格,直接按照市场的差价,所有的钱返还给老车主。
之前因为权益太复杂,实际上投入的营销成本是很大的,包括培训产品专家,你得要讲清楚这件事,用户还要算来算去,不知道送了什么东西,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营销成本打到车价里面去,反而轻松了,这个也是创业企业快速认知和迭代的过程。至于你说赚钱不赚钱,告诉你们肯定不亏钱,“卷”不是大家用不赚钱的方式去卷,那样没有价值。我们还是有最基本的要求,要守住整车毛利的基准线,只是营销的成本价格上怎么体现,这个是创业道路上学习的过程。
问题2:极越后续还会不会再降价?
夏一平:这次的价格调整不是简单拍脑袋决定的。上市第二天就拉团队讨论了,我也和很多车主交流,也和媒体朋友交流,希望听取大家的意见。这一次的定价,对我们而言,是组织包括未来营销体系全新的升级。汽车还是很奢侈的东西,不可能后面再降价。
网上有人说降1万降2万,我们一次性降3万,把价格一次性调整好。这次没有乱七八糟选装基金什么东西了,就真金白银。如果你去APP里看,每个选配包都有限时优惠。我们要尽量减少和车主沟通的成本,减少和营销体系沟通的成本。由于权益太复杂,带来的内部学习成本提高,呼叫中心、门店培训成本太高了,甚至即便这样,有时还讲不清楚。
我过去一个月每周花很多时间在门店, 11月1日,我在武汉门店待了一下午,接待了12组用户,每组用户我都聊,也听取大家的各种问题,到各地门店也都会去了解一些信息。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有一些东西我们做得不够好?但其实创业公司就是这样,做得不好就快速迭代,我们多花一点时间来解决问题上认知的不足。
所以我们这次降价不是简单的降价,是在内部从价格体系,到营销完整的重构。以后不管面对市场的竞争,还是发布新款产品,我们都有非常详细的思考,把价格体系梳理清楚之后,才有了今天的降价,后面不会再降价。
问题3:极越目前订单的落地情况如何,内部期望订单量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夏一平:我可以和大家讲一下,目前我们订单不止15000单,919发布会之后收到了3万张订单。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么保证交付能够达到用户的满意度。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毕竟我们不是一个很多年的公司,很多东西早都准备好了。我们第一款产品想要非常诚意地给大家一个好产品,所以不断在做的过程当中迭代,包括我们交付也是一样,现在正在不断爬坡迭代,这个是最关键的事。我现在就要求每周的交易量要逐渐爬坡,上一周交付了190台。
做这款产品的过程中,我对自己产生过无数次的质疑。我无数次问自己,是不是做得太激进了,我们这个产品既有经济又太超前,用户习惯的改变是很大的,但是要知道改变用户习惯的过程当中,一定是需要花时间的。
如果我把车做得非常简单,一定可以快速上量。做一个走量车没有问题,甚至价格还可以更低一点,但是我们还是比较坚持,既要车,又要美,还要智能,操控性也要好,续航也不能太差。包括上市之后,各位老师觉得转向操作怎么这么复杂,不过明年软件的迭代,会让大家看到这样做才是未来的方向,绝对不会错。
我们有一个功能,开门的时候如果后面有电动车开过来,他被检测到了的话,车内是开不了门的。我们有两个摄像头,实时检测后方电动车的来向。这就是纯视觉能力的下方,为什么我们叫汽车机器人,因为里面每个技术是按照机器人的技术来打造,一套方案解决所有的场景。下一步,我们会把视觉能力下放到转向和换挡上,除了使用PPA功能时,平时开地图导航也可以自动打转向,大部分场景不需要手动做了。这样你们慢慢就理解了什么是汽车机器人,这个不是开玩笑的。
问题4:智驾变成纯视觉了,但是上市之前还是有激光雷达,上市之后为什么去掉了?
夏一平:为什么要做纯视觉,我们还是从整个AI的趋势来考量。最终,提供自动驾驶能力的时候是不是只提供几个城市,还是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
我们在中国,覆盖了90%的高速和90%的高架,所有的城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小心,我们用户天天开着PPA,我们都不敢想象。当然,这和我们第一期交付的用户都是1-2线城市有关系。
如果你把全自动驾驶看成100%由车来开,用户在日常过程当中,可以覆盖多少里程?过去只有高速NOA,用户一年开2万公里,有多少是高速开的?通常来说,高速的里程一般只占一个用户平均每年里程的10%-15%。花这么多钱,但却只有15%的场景能使用。然而,一旦范围扩大到高架路,比如说上海,我每天浦东上班到嘉定,只有4-5公里的城市道路,但是却有30公里的高架,PPA的覆盖率可以达到80%,这就很有价值了。
来到城区之后,从泛化能力来讲,视觉的方式一定是来得更好的。我们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才决定要把激光雷达去掉。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两条路线并行,去年年底上了BEV,有几百台车到处跑,我们发现纯视觉路线,对泛化的提升非常大。纯视觉刚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难的,激光雷达一下子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往后走,激光雷达就很难。视觉泛化能力很强,但是一开始弱一点,但是我们后来发现只要OCC上了,激光雷达要覆盖的情况都可以用OCC解决掉。视觉一开始比激光雷达差一点,但是很快就爬坡,那个时候视觉可以做的事,和雷达做的事差不多,所以把激光雷达去了。
问题5:对于2024年汽车市场有什么预判,我们有希望卷赢其他的竞争对手吗?
夏一平:我们不是价格卷王,我们要提供价格和智能的解决方案。价格上不一定是卷王,但是在智能化方面一定是卷王。我现在这款车,是中国智能化水平的标杆,我们现在给用户提供的量产功能,你们可以找任何一家和我们PK,我一点都不怕,而且还持续的迭代和不断的升级。
明年整个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淘汰会更加的激烈。首先,大家应该知道智能化一定是明年决战中最核心的能力,都没有之一。
虽然现在都在卷800V,但我发现对于续航和效率提升最大还是碳化硅。800V除了充电快,在普通充电桩上差别不大。我确实没有想到,很多人把800V的噱头搞出来了,我们自己也会迎头赶上。明年肯定会超级卷,不一定来自传统行业,而是来自互联网行业,卷到天际去了,营销的东西不一样。明年的语音一定会让你们惊讶,还会引入多模态。我们是真正干这个事,不是拿噱头做营销,这个是以后跟不上我们技术迭代的。
同时,接下来我们还是会有往国外走的计划,因为我们觉得,以我们车的智能化程度,走到海外,会有更大的生态圈。
问题6:现在极越01的订单,转化都是来自哪些品牌?
夏一平:我们现在置换车型,有30%的客户来自BBA,有20%的车主来自特斯拉。小鹏只有一点点——4%。BBA和特斯拉基本占了50%,还有一些蔚来用户,沃尔沃用户。理想一台都没有。
问题7:明年的门店扩张计划可以透露一下吗?
夏一平:今年是100多家,今年主要是1-2线城市布局,上海现在已经超过10家店了。我们在非常核心的市场多投入,明年具体的数量,希望做到200-300家门店的规模。
问题8:PPA的开城计划是什么?
夏一平:今年承诺给大家上海、杭州、深圳。另外,广州我们已经做了,但是当时打包软件上有一些延迟了,广州很快会开。明年具体要看一下日程,会有通勤模式的上车,NOA上面可能会比较激进一点,具体等智驾的发布会会详细解释。背后还是和技术迭代有关系的,步子也不能跨太大,所以这个逻辑要和大家讲清楚。
问题9:您觉得一定要软件收费吗?
夏一平:在座很多人在用PPA,大家还是可以感受到,比较拥堵的环境里面使用体验还是比较好。我们坚信未来像这类能减轻人劳动力的产品,用户一定会买单。因为没有人不希望可以有人帮你开车,轻松一点,只是付多少钱的问题。
我们真的是软件定义车,接下来的车型系统版本是一致的。只要这个车有,第二款车马上就有,整个公司就一套软件。
每个公司的策略不一样,没有必要直接对比,我们有信心自己的产品会做得非常好。既然我有信心,用户也喜欢我的产品,我也相信用户愿意为这个产品付费,每个公司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极越01的突然降价,为2023年看似已经平息的“价格战”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从1个多小时的沟通中,也能察觉到夏一平对未来车市局面的担忧。不过正如他说的那样,明年车市淘汰赛会更加激烈,但智能化却是大决战下的核心能力,没有之一。以“智能化”立足的极越,能否在决战中笑到最后,且看接下来极越又会从智能化的武器库里,拿出什么样的秘密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