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是碰瓷王的年代,智己选择碰瓷不是错,错误的是……
随着智己与小米的风波不断发酵,近日有消息传出,相关部门已来到上汽集团,并计划约谈智己汽车。
回顾整个事件发展,4月8日,在智己L6的预售发布会中,智己不仅通过“手电筒?”、“手机支架?”“真人车合一”等词汇频频碰瓷小米,而且在产品参数对比时,有故意写错小米SU7信息的嫌疑,引发了小米高层与智己高层在微博的对线。
一时之间,众网友紧随其后,已难以分清到底是普通网络用户还是专业网络水军,在智己多次道歉未果后,智己一方面恳请相关部门出现,另一方面则发布了针对水军的举报信,进一步引发了事件的扩大。随后,网络上便传出了智己被相关部门约谈的消息。
将矛头对准智己,是智己咎由自取。在此前的营销直播中,智己频秀“智商下限”,不仅在车内展示吃火锅、包饺子等与实际用车场景无关、且影响驾驶安全的内容,而且还曾在公开道路上违规测试车辆,并多次拉踩保时捷、特斯拉等品牌,败光了路人缘。
事实上,近几年汽车圈内频繁曝出相关事件,但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反应,远远不及本次,如哪吒借吴某凡事件营销、理想碰瓷ABB等等,甚至在大多数看似“无脑”的营销活动中,车企们收获流量所产生的利益,远远超过了律师函或是微博道歉的负面影响。
与智己汽车最为相似的,莫过于极氪007在去年年底碰瓷特斯拉事件——极氪007为宣传产品性能,与特斯拉全系进行了一次性能测试。但在对比过程中,有网友根据轮毂样式发现,实际测试的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实际为标准版,并且在竞速过程中,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的驾驶者,有踩踏刹车的嫌疑。
同是碰瓷,为何智己汽车受到的批评最为严重?简单分析三点原因:
- 碰瓷特斯拉或是ABB等品牌之所以付出代价较轻。主要是因为这些并非是本土品牌,不具备广泛的路人基础,对于国内车企的行为能忍则忍,除非是如小鹏一般涉嫌技术剽窃。同时,由于品牌调性原因,ABB自恃身份极少亲自下场手撕新势力。
但小米汽车不同,本身具备的互联网基因、网络水军经验以及广泛的用户等因素,使得其一直能与大名鼎鼎的“花粉”掰手腕。比拼网络对线技术,车企们的碰瓷手段像是小学生段伟,小米应付起来手拿把掐不在话下。
- 正如上文所提到,智己去年频频出现黑历史,但确实吃到了流量的红利,使得其销量在2023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做起事来更加不管不顾。但是,这也使其“招黑体质”更甚,而在相关营销事件的背后,智己也并未进行合纵连横,建立起所谓的“朋友圈”与利益共同体,一旦产生网络争议,那么站队就变成了相对轻松的一件事。
- 则是因为智己汽车市场影响力的式微。在短暂的流量加持后,智己汽车今年销量不断下滑,在整个Q1集团,智己汽车累计销量堪堪破万,不到12万辆年度目标的十分之一。或许也正因如此,智己才会铤而走险,去碰瓷当下汽车市场的“头号网红”小米汽车。
总结下来,在人人都是碰瓷王的年代,智己选择碰瓷不是错,错误的是低估了小米汽车的对线经验,高估了自己的碰瓷水平。当然,这一切的根源仍在于智己前路渺茫,拼降价,小体量的智己降不过同价位的理想;比技术,又很难和“华为联军”如问界等掰手腕;比性价比,二、三十万的产品又很难突围。
如此看来,智己奔向“车圈第一网黑”这条路,倒也合情合理。(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